2006年7月27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孔子明礼布道 囚子洗心革面
杭州西湖区看守所文化新招促管教
本报记者 朱兰英

  本报讯 “见义不为,无勇也”、“过而不改,是为过也”……这些中学课本里琅琅上口的孔子名言,如今被挂在杭州西湖区公安分局看守所的监室和过道壁上。记者昨日在西湖区看守所了解到,他们在教育改造中刻意营造学习儒家文化的氛围,用孔子名言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来教育在押人员。
  在西湖区看守所的过道和监室里,记者都能看到挂在墙上的《论语》里的名言警句。除了这些,每个监室还有一本学习材料,上面摘录了30句《论语》里的句子及其通俗易懂的解释。另外,每个民警手中也有一本有关《论语》的学习材料。西湖区看守所所长倪宏峰告诉记者,在警句的选择上,在押人员和民警的学习材料各有侧重点,前者在于“知荣明耻,重新做人”,后者在于“循法治所,以德育人。”除此之外,看守所还会定期组织一些讲座,结合在押人员的案例,用生动简单的语言来阐述儒家思想。
  倪宏峰说,他们试图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民警的素质,树立警察可亲可敬的形象,同时对感化和挽救在押人员起到积极的作用。他说,许多在押人员出去后之所以重新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改造期间并没有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而传统的强制性的管教方式,更多地是在约束他们的行为,而无法从道德和价值观的根本上改变他们。儒家文化中“德”的观念和“礼”的制度,则能让他们接触到最基本的礼义廉耻,甚至可以改变其价值观,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
  今年7月刑满释放的金某特意向管教民警要走了这本学习材料,他说,确实感到了它的好处,所以想带着它能经常看看。
  服刑人员余某对此也深有感触。余某2005年1月因犯挪用公款罪在西湖区看守所服刑。“以前上学时也学习过孔子的《论语》,但是感触不深。没想到在看守所里竟然能够接触这些知识,它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余某说,学习材料中选择的名句都很有针对性,比如“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让他对自己为什么会犯罪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他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近40年的人生经历。余某告诉记者,看守所里对于《论语》的学习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空闲时室友会经常聊起它,谈论各自的体会。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在押人员,更感兴趣的是每一句名句后面通俗易懂的解释。